李英杰,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热能工程研究所所长。担任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洁净煤技术》编委、《热能动力工程》编委、《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客座编辑、中国化学链会议暨国际研讨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韩清洁能源国际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作为负责人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联合基金重点项目任务(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合重点专项子课题、江苏省双碳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子课题、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教育部博士学科点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二十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和企业课题。研究方向:固体吸附剂捕集CO2、生物质气化制氢、甲烷裂解制氢、太阳能中高温钙基热化学储能、高温熔盐储能等。获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2023)、济南市领军人才(2021)、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4)、山东省自然科学学术创新奖(2016)、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0)、山东省优秀科研成果自然科学一等奖(2014)/二等奖(2015)/三等奖(2012)、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21)、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奖(2020、2022、2023)、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奖(2019、2021、2022、2023)、山东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奖(2020、2022、2023、2024)、山东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奖(2016、2017、2019、2021、2022、2023)、山东大学本科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2014)、山东大学青年教学能手(2014)、山东大学课堂教学质量优秀教师(2016)、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1)等荣誉和奖励。被Chemical Engeering Journal、Applied Energy、Fuel等9个国际权威期刊授予“Outstanding Award Reviewer”和“Top Reviewer Award ”。分别入选全球前 2% 顶尖科学家榜单(2020-2024)、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排名。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IF=24.32)、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IF=16.74)、Applied Energy (IF=11.45)、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IF=11.53)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30多篇,其中SCI收录100多篇,Ei收录20多篇,其中6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或热点论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多项,1项专利已转化。担任Nature Communications、ACS Catalysis、Energy Storage Material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国内外期刊的论文评审人。
培养博士生7人、硕士生30多人。研究生毕业后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全奖)、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比利时法语鲁汶大学(全奖)、英国杜伦大学及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或在河北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安徽工业大学、扬州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华能(北京总部)、南方电网、国电投战略研究院、上海电气辅机厂、中广核苏州院(大连)、国家核电、山东核电、中国重汽、中海油气电、哈汽、徐州重工等事业、央/国企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设计等工作。所培养的研究生中,3人获得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4人获得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3人获得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4人获得山东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6人获山东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4人获得山东省优秀学生称号,4人获得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称号,1人获第五届山东大学“学术之星奖”(研究生最高学术荣誉,当年度全校仅7人获得,学院首位入选者),1人入选山东大学“榜样的力量”学生年度人物(当年度全校仅10人/团队获得),5人获研究生校长奖(研究生最高荣誉),17人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9人获山东大学研究生优秀成果奖,指导4人组团获得山东大学“五四”青年科学优秀成果奖(全校仅4个团队获奖)。指导学生获得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与社会实践科技竞赛一等奖(2021)、山东大学大学生节能减排与社会实践科技竞赛特等奖(2022)、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优秀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23)、山东省大学生节能减排与社会实践科技竞赛二等奖(2023、2024)、第十/十一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校级选拔赛一等奖(2022/2023)、山东大学大学生节能减排与社会实践科技竞赛一等奖(2024)、山东省大学生乡村环境与能源应用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2024)、山东省大学生节能减排与社会实践科技竞赛一等奖(2024)。
5. 房意. 基于分子动力学的热化学储能过程中CaO/Ca(OH)2分子扩散机制研究 .高 等 学 校 化 学 学 报.2024,45 (05):79-88
11. 尹正宇. 生物质制氢技术研究综述 .《热力发电》.2022 :1-14
23. 赵建立. 基于反馈控制教学理念的高校虚拟仿真型生产实习改革与实践 ——以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 .西部素质教育.2021,7 (13):24-26
26. 郝雅楠. Zn改性Sr/γ-Al2O3 表面吸附甲醇活化羟基的分子模拟 .《农业工程学报》.2022,38 (9):253
29. 刘思彤. α-Fe2O3(001)及其掺杂表面吸附As2O3机制的密度泛函理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22,54 (7):20
30. 郝雅楠. Zn改性Sr/γ-Al2O3表面吸附甲醇活化羟基的分子模拟 .《农业工程学报》.2023,38 (9):253
31. 赵雯涵. 钙基工业固废循环捕集CO2性能的研究进展 .《煤炭学报》.2022,47 (11):3926
32. 张友浩. ZnO对于CaO吸附CO2性能影响的DFT研究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3 (12):4657
65. 徐运飞. MgO吸附剂捕集CO2的研究进展 .洁净煤技术.2021,27 (1):125
66. 孙浩. 基于CaO/CaCO3体系的热化学储能研究进展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2 (1):189
68. 张春晓. 等速升温流态化下CaO/生物质焦的SO2/NO联合脱除特性 .洁净煤技术.2021,27 (2):246
74. 赵建立. 基于反馈控制教学理念的高校虚拟仿真型生产实习改革与实践 .西部素质教育.2021,7 (13):24
87. 周文波. 钛改性对γ-Fe2O3选择催化还原脱硝性能强化机制的分子模拟研究 .燃料化学学报.2020,48 (10):1224
88. 厉志鹏. Sr掺杂对CaO(100)表面吸附甲醇影响的分子模拟 .燃料化学学报.2020,48 (2):172
90. 赵建立.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型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研究 .教育教学论坛.2020 (12)
93. 孙超颖. 钙循环捕集CO2后CaO的水合/脱水热化学储热性能研究 .《化工进展》.2020,39 (5):1734
104. 马张珂. 基于钙循环的Mn-Mg修饰石灰石流态化储热及磨损特性研究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20,36 (6):1370
128. liyingjie and 李英杰. 钙基碳载体造粒的捕集CO2特性及力学性能 .化工学报(中、英文版).2018
135. liyingjie and 李英杰. 钙基吸收剂脱除HCl的研究进展 .《化工进展》.2013,32 (8):1921
144. liyingjie and 李英杰. 间歇氯化对电石渣循环捕集CO2性能的影响 .化工学报.2016,67 (12):5268
151. luchunmei and liyingjie. 电石渣高温协同捕集CO2/SO2实验研究 .《工程热物理学报》.2013,34 (5):973
152. liyingjie and 李英杰. 流态化下电石渣循环煅烧/碳酸化捕集CO2研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 (26):4447
154. liyingjie and 李英杰. HCl改善电石渣循环捕集CO2性能研究 .2014年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159. liyingjie and 李英杰. 改性钙基吸收剂高温循环捕集CO2过程中的分形维数研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31 (29):35
160. luchunmei and liyingjie. 白泥高温循环捕集CO2实验研究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会议.2011,0 (0):46
168. liyingjie and 李英杰. 造纸白泥循环煅烧/碳酸化捕集CO2后的硫酸化特性 .《燃烧科学与技术》.2013,19 (4):299
169. liyingjie and 李英杰. 木醋废液调质石灰石循环捕集CO2反应特性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43 (3):82
171. luchunmei and liyingjie. 白泥循环煅烧/碳酸化捕集CO2反应特性 .《煤炭学报》.2013,38 (4):675
173. liyingjie and 李英杰. 铝饰电石渣循环捕集CO2后的脱氯特性研究 .2014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174. luchunmei and liyingjie. 循环碳酸化/煅烧后CaO的H2S吸收特性研究 .2014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175. liyingjie and 李英杰. 电石渣在煅烧/氯化反应中的HCl脱除特性研究 .《燃料化学学报》.2014,42 (5):560
180. liyingjie , luchunmei and 李英杰. 循环捕集CO2 后煅烧石灰石的硫化特性 .化工学报.2015
191. liyingjie and 李英杰. 基于钙循环的燃煤电站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捕集CO2系统模拟 .《煤炭学报》.2011,36 (1):118
198. luchunmei and liyingjie. 硝酸锰对钙基吸收剂循环煅烧碳酸化捕集CO2的影响 .《煤炭学报》.2011,36 (8):1391
200. liyingjie and 李英杰. 废液调质石灰石的循环捕集CO2反应特性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会议.2010,0 (0):155
201. liyingjie , luchunmei and 李英杰. Cl对钙基吸收剂捕集CO2性能的影响 .《工程热物理学报》.2014
202. liyingjie , luchunmei and 李英杰. 硫酸化反应对天然CO2载体CaO高温循环碳捕集的影响 .《煤炭学报》.2011,36 (7):1206
204. 李英杰. 钙基碳载体造粒的捕集CO2特性及力学性能 .化工学报(中、英文版).2018
209. liyingjie and luchunmei. 电石渣高温协同捕集CO2/SO2实验研究 .《工程热物理学报》.2013,34 (5):973
210. liyingjie and luchunmei. 白泥高温循环捕集CO2实验研究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会议.2011,0 (0):46
213. liyingjie and luchunmei. 白泥循环煅烧/碳酸化捕集CO2反应特性 .《煤炭学报》.2013,38 (4):675
215. liyingjie and luchunmei. 循环碳酸化/煅烧后CaO的H2S吸收特性研究 .2014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218. liyingjie and luchunmei. 硝酸锰对钙基吸收剂循环煅烧碳酸化捕集CO2的影响 .《煤炭学报》.2011,36 (8):1391
225. 李英杰. 钙基碳载体造粒的捕集CO2特性及力学性能 .化工学报(中、英文版).2018
232. liyingjie and luchunmei. 循环碳酸化/煅烧后CaO的H2S吸收特性研究 .2014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233. liyingjie and luchunmei. 白泥循环煅烧/碳酸化捕集CO2反应特性 .《煤炭学报》.2013,38 (4):675
234. liyingjie and luchunmei. 电石渣高温协同捕集CO2/SO2实验研究 .《工程热物理学报》.2013,34 (5):973
239. liyingjie and luchunmei. 硝酸锰对钙基吸收剂循环煅烧碳酸化捕集CO2的影响 .《煤炭学报》.2011,36 (8):1391
240. liyingjie and luchunmei. 白泥高温循环捕集CO2实验研究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会议.2011,0 (0):46
251. 李英杰. 间歇氯化对电石渣循环捕集CO2性能的影响 .化工学报.2016,67 (12):5268
264. luchunmei and 李英杰. 循环捕集CO2 后煅烧石灰石的硫化特性 .化工学报.2015
268. 李英杰. 铝饰电石渣循环捕集CO2后的脱氯特性研究 .2014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269. 李英杰. HCl改善电石渣循环捕集CO2性能研究 .2014年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270. 李英杰. 流态化下电石渣循环煅烧/碳酸化捕集CO2研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 (26):4447
271. 李英杰. 电石渣在煅烧/氯化反应中的HCl脱除特性研究 .《燃料化学学报》.2014,42 (5):560
277. 李英杰. 造纸白泥循环煅烧/碳酸化捕集CO2后的硫酸化特性 .《燃烧科学与技术》.2013,19 (4):299
278. 李英杰. 钙基吸收剂脱除HCl的研究进展 .《化工进展》.2013,32 (8):1921
279. 李英杰. 木醋废液调质石灰石循环捕集CO2反应特性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43 (3):82
281. luchunmei and 李英杰. Cl对钙基吸收剂捕集CO2性能的影响 .《工程热物理学报》.2014
285. luchunmei and 李英杰. 硫酸化反应对天然CO2载体CaO高温循环碳捕集的影响 .《煤炭学报》.2011,36 (7):1206
286. zhaojianli , Han Kuihua , luchunmei and 李英杰. 石灰石和白云石高温循环脱除CO2过程分析 .化工学报.2011,62 (6):1693
287. Han Kuihua , luchunmei , zhaojianli and 李英杰. 流化床锅炉温度条件下钙基工业废弃物的固硫反应性能 .化工学报.2010,61 (3):712
288. 李英杰. 改性钙基吸收剂高温循环捕集CO2过程中的分形维数研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31 (29):35
289. 李英杰. 废液调质石灰石的循环捕集CO2反应特性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会议.2010,0 (0):155
290. 李英杰. 基于钙循环的燃煤电站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捕集CO2系统模拟 .《煤炭学报》.2011,36 (1):118
1. 化学链甲烷裂解制氢过程催化剂失活机理研究, 2023/11/29-2026/11/30
2. 多元熔盐体系构建与性能调控研究, 2023/10/07-2027/03/31
3. 太阳能辅助固体材料捕集、转化CO2基础研究, 2022/11/08-2026/12/31
4. 基于钙循环的中空微结构钙基材料强化生物质氢/储热基础研究, 2023/02/15-2024/12/31
5. 有机固废高温裂解及转化研究, 2022/10/12-2025/09/22
6. 基于修饰钙基固废的CaCO3/CaO/Ca(OH)2双循环梯级储热机理及性能研究, 2022/09/07-2026/12/31
7. 面向碳中和目标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技术路线及实施策略研究, 2021/11/12-2022/01/31
8. 纳米多孔钙基材料合成及其在制氢/储能耦合体系中的性能研究, 2020/12/12-2023/12/31
9. 农林有机固废气化制氢关键技术研究, 2021/01/01-2023/12/31
10. 煤掺烧电解铝废阴极炭块的氟释放机理研究, 2020/06/02-2021/12/01
11. 基于大数据智慧型并网机组网源协同调频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 2020/04/16-2021/11/30
12. 电机热管理优化设计计算, 2019/12/14-2020/12/31
13. 钙基工业废料在燃煤烟气捕集CO2和储能耦合中的反应机理研究, 2019/01/01-2020/12/31
14. 碱基工业废弃物用作燃煤脱硫剂的开发与研究, 2007/01/01-2009/12/30
15. 山东电力产业低碳化技术路线与对策研究, 2010/10/01-2011/12/31
16. 粉煤灰基添加剂对生物质燃烧过程中积灰、结渣与腐蚀的作用机制研究, 2017/08/01-2020/06/30
17. 新型铁基催化剂低温SCR脱硝性能与优化机理, 2013/01/01-2015/12/31
18. 生物质燃烧中气相KCl/HCl/NOx/SO2一体化协同脱除机理研究, 2012/08/17-2015/12/31
19. 基于电石渣高效催化废油脂转酯化制备生物燃油的特性研究, 2012/07/01-2014/12/31
20. 电站锅炉原煤燃烧特性测试技术协议, 2010/11/25-2010/12/31
21. 混煤燃烧特性与技术研究, 2010/10/08-2010/12/31
22. 纳米多孔钙基材料合成及其在制氢/储能耦合体系中的性能研究, 2018/01/01-2020/12/01
23. 基于钙基CO2载体的生物质气化制氢和储能耦合体系基础研究, 2018/08/16-2022/12/31
24. 煤制氢过程中CO2捕集与催化转化一体化研究, 2015/01/01-2017/12/01
25. 含氯燃料燃烧/气化过程中氯化对钙基材料循环捕集CO2影响机理, 2012/01/01-2014/12/01
26. 循环流化床煤解耦燃烧SO2/NOx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究, 2016/09/01-2017/12/31
27. 钙基吸收剂循环吸收烟气CO2过程耦合生物质焦还原NOx机理研究, 2016/01/01-2018/12/31
28. 微波煅烧钙基吸收剂循环脱除锅炉烟气中CO2的方法及装置, 2014/06/20-2019/06/20
29. 修饰钙基废料重整制氢中捕集CO2机理及循环特性研究, 2013/08/15-2017/12/31
30. 煤加氢气化中钙基废料循环同步吸收H2S/CO2反应规律及机理, 2011/07/01-2014/07/01
31. 钙基废弃物循环煅烧/碳酸化-硫酸化反应捕集CO2/SO2机理, 2011/01/01-201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