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云

Professor

Supervisor of Master's Candidates

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海外优青

E-Mail:   lingyunwang@sdu.edu.cn

Personal Profile

Personal Experience

  • 2022.11 -- Now

    山东大学  , 研究员

  • 2020.07 -- 2022.11

    香港城市大学  , 博士后

  • 2019.08 -- 2020.06

    香港中文大学  , 博士后

  • 2016.06 -- 2019.07

    香港城市大学  , 博士

Recruitment and Enrollment

Category Major Introduction Number of People Year

Master students recruit students

微电子、材料、物理、化学、信息

课题组研究经费充足,配有完备的材料制备、器件性能测试表征平台,每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2-3名,非常欢迎具有微电子、材料、物理、化学、信息等相关专业背景的同学加入!可推荐优秀学生到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著名高校学习交流或进一步深造。非常欢迎优秀本科生加入课题组。

3

2025

Teaching Information

Undergraduate Course Name Semester Credit Course Number

传感器技术

Autumn Term

2.0

sd04031200

Research Direction

Name Introduction

表皮生物电子技术

生物-电子界面作为电子设备与人体生命活动之间的关键桥梁,在健康监测、医疗诊断、疾病治疗以及人机交互等多个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生物电极作为这一界面的核心组件,负责将生物组织的离子信号转换为电子信号,从而实现生物信息的有效读取。在本研究中,我们致力于开发新型生物电极,这些电极将具备生物相容性、自粘附性、高导电性、良好的拉伸性和优异的皮肤顺应性。我们将利用纳米材料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独特优势,研制出适用于表皮或可植入的生物电极,以及与之配套的柔性电路系统,用于人体生物电信号(如心电、肌电、脑电)的实时监测或电刺激治疗,进而在健康监测、个性化医疗、人/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柔性智能传感器及系统

在数字化和大数据时代,人类对传感器的依赖日益增强,以应对各种挑战并提升生活质量。柔性传感器的兴起是为了解决传统刚性传感器存在的限制。未来的柔性传感器将朝着智能化、集成化、小型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这需要开发新型材料、新工艺和新型传感器技术。在本研究中,我们专注于探索基于柔性功能材料的柔性智能传感器及其系统。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整合多种传感/转导机制,实现对单一或多种物理量(如温度、触觉、应变等)以及生化量(如汗液、气体、湿度等)的高效传感。

柔性能量采集技术

随着物联网(IoT)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能源供应方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传感网络需求。基于摩擦起电效应和静电感应的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技术,已经在能量收集和传感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研究旨在通过材料介电性能的调控、界面工程的优化以及复合能源采集策略,有效捕获人体动能和环境中的微能量。我们的目标是提升柔性能量采集器的电性能输出,以实现自供电的可穿戴电子系统,进而推动人体物联网的发展。

Research Project

Project Name Project Cycle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24/01/01,2026/12/31

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项目

2023/01/01,2025/12/31

(包干项目)高性能柔性离子电子器件及其应用研究

2023/01/01,2025/12/31

(包干项目)高性能共轭微孔聚合物薄膜基自供能化学传感器的设计构筑及传感机理

2024/01/01,2026/12/31

Patent Works

Team Members

Category Name

Master

李朝磊 米浚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