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Molecules》、《Catalysts》特刊编辑,《结构化学》、《InfoMat》、《Advanced Powder Materials》期刊青年编委、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委员
其他任职:欧洲研究委员会(ERC)评审专家,ISO国际标准(TC206)投票专家,WCF2024国际会议分会主席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85-02-21
毕业院校:山东大学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博士生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晶体材料研究院
入职时间:2017-10-19
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
办公地点:晶体材料研究所406
电子邮箱:zkzheng@sdu.edu.cn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22年),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21年),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第一层次,齐鲁青年学者。德国洪堡学者、日本JSPS研究员,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委员,欧洲研究委员会(ERC)评审专家,ISO国际标准(TC206)投票专家,WCF2024国际会议分会主席。
长期从事单颗粒水平能源催化研究,发展了“时空分辨”单颗粒表征新技术,在微纳尺度揭示了能量传递机制,实现了高效清洁能源转换,在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Comm.、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Nano Lett.、Adv. Mater.等期刊发表论文18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6篇,总计引用12000余次。授权发明专利28项,受邀撰写英文学术专著1章,国际会议主题报告/邀请报告10余次、国内会议主题报告/邀请报告30余次。
现担任《Molecules》、《Catalysts》特刊编辑,《结构化学》、《InfoMat》、《Advanced Powder Materials》期刊青年编委,《Frontiers in Catalysis》、《Current Chinese Science》期刊编委。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英国皇家化学会 JMCA 新锐科学家、ICMAT2023国际会议Rising Star Speaker Award等奖项。
“双碳”战略目标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需求迫切,而光电功能晶体是实现清洁能源转换的重要途径。针对制约高效能源转换的关键问题,亟需发展高时空分辨表征技术,在微纳尺度揭示能量传递机制,以实现“看的见,看得清”。候选人长期从事能量转换机制的单颗粒光谱研究:(1)发明了“高时空分辨”单颗粒光谱技术(ZL201811074855.3、ZL202110260600.1),将其微观形貌分辨率从原有的百纳米提高到纳米级别,发展了基于单颗粒光谱技术的表界面精准表征新方法,提升了我国在表界面高精度表征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2)基于该技术,实现了半导体单晶缺陷空间分布的精准成像,阐明了催化材料缺陷、表界面态等参数对电荷转移和能量传递的影响机制,为光电功能晶体缺陷诊断和能源催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3)在单颗粒水平揭示了能源催化中非竞争吸附机制和水分子活化机制,指导构建了数种具有高效光化学转换的单晶材料体系,实现了光能到化学能的高效转变,助力“双碳”战略的实施。
单颗粒光谱技术的相关研究工作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研究成果被Nature Materials、Nature Photonics等顶级期刊和Angewandte Highlights选为研究亮点重点报道,单颗粒研究论文被Web of Science评为前沿研究,2020年被J. Phys. Chem. Lett.主编、普林斯顿大学化学系主任Gregory Scholes教授领衔的相关领域专家小组推荐,受邀担任欧洲研究委员会(ERC)评审专家,进行单颗粒表征技术相关项目(单个项目>230万欧元)的评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