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团队深入分析了PARP-1和PARP-2的氨基酸序列,发现了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选择性位点——S site。该位点由α-5螺旋和D-环上几个独特的氨基酸残基组成,为开发选择性PARP-1抑制剂提供了新的方向。基于这一S位点以及课题组长期对卤代化合物的研究,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活性化合物,并对其选择性以及抑制PARP-1酶活性最好的化合物I16开展了多维度的抗肿瘤活性评价与作用机制研究。
本文首次报道了一种光诱导Bartoli吲哚合成方法,通过激发态硝基芳烃对烯烃的氧化裂解,成功获得多种吲哚和氮杂吲哚衍生物。N-O=C偶极子新的产生方式和反应性增强了对偶极化学的理解。机理研究和DFT计算支持该反应涉及自由基环加成、臭氧解型环裂解、羰基亚胺中间体分子内氢迁移以及O-烯基羟胺的3,3-σ重排等过程。特别地,采用连续流动光化学技术显著提高了反应效率,克服了商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最近作者在可见光催化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报道了一种新型的钴催化自由基1,3-双膦化反应,该方法能够在温和条件下,无需额外的氧化剂和光敏剂,直接获得1,3-双膦骨架化合物。此转化具有优异的官能团耐受性、操作简便性、高原子经济性,并适用于复杂分子骨架的后期功能化。初步的生物活性研究表明,部分1,3-双膦产物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
为了填补该不足,我们利用HCl和SIV=O基团组成的EDA复合物实现了脂肪烃碳氢键多样性转化。其中作为有效氢原子转移试剂的氯自由基可经由质子耦合电子转移途径生成,并以此发展了C(sp3)-H硫代、芳基化、烯丙基化、炔基化等多种反应,且无需光催化剂和金属催化剂的参与。同时,对该新颖转化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包括各种对照试验、中间体捕获、光谱检测、DFT计算等。该转化具备多种优良特性,包括简单温和的反应条件、较好的官能团兼容性与底物普适性,特别是为大宗气态烷烃的高附加值绿色转化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解决方案。
作者在可见光催化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三氟甲硫基试剂。以S-三氟甲基硫酯作为三氟甲硫基负离子源和酰基自由基前体,在可见光和过渡金属铜的共催化下,首次实现了烯烃的1,2-酰基-三氟甲硫化反应和1,3-烯炔的1,4-酰基-三氟甲硫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三氟甲硫基化合物的新方法。
在该研究工作中,作者以结构简单、容易获得的谐二氟烯烃为原料,锰粉为还原剂,三氟甲磺酸烯醇酯和氘水作为双功能化试剂,在镍催化下,经由还原性连续脱氟,首次一锅实现了谐二氟烯烃的烯化和氘化反应。
该课题组近期以多样化导向合成思想为指导,以结构简单、容易获得的β,γ-不饱和酮为原料,廉价偶酰类光引发剂,NFSI和三氟甲磺酰炔等作为双功能化试剂,首次实现了可见光引发下,经由1,2-酰基迁移β,γ-不饱和酮的1,3-氨氟化、双氨化和三氟甲基炔基化反应。快速构筑了三大类超过80种1,2,3-依次不同官能团取代的烷基骨架。此外,该策略也为β,γ-不饱和酮类化合物的光化学重排反应提供了新模式。
论文
项目
著作
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