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强(1986年—),山东潍坊人,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研究员。本科就读于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就读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传播学博士学位。2010年-2011年担任广州日报记者。2014年-2017年担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并在信息管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已发表CSSCI/SSCI类刊物论文近20篇。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10项。
1. 新闻传播学
(1)冯强. 以媒为忆与以物追忆:停刊杂志的媒介记忆研究 .《出版发行研究》 .2024 (12)
(2)冯强. 媒体接触、谣言知识、感知差异和传播效果:对食品安全网络谣言第三人效果的考察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 .2021 (18)
(3)冯强. “一个时代的结束”:“金庸逝世”议题的媒体报道与记忆叙事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2 (3)
(4)冯强. 网络谣言的传播效果与社会阶层差异 .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9 ,72 (4):28
(5)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风险感知、学习自我效能感和游戏成瘾的关系探析 .教育学术月刊 .2019 ,0 (10):84-90
(6)冯强. “孔雀东南飞”:中国新闻传播学者的空间流动与经验证据(2016-2020) .新闻记者 .2022 (2022年第4期):33
(7)冯强. 中国离职媒体人职业转型话语研究 .新闻大学 .2022 (2022年第2期):56
(8)冯强. 网络游戏的“成长陷阱”:农村青少年网游活动、媒介干预与社会再生产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第53卷 (第4期):148
(9) “在抖音做新闻”:新闻从业者的短视频平台生产实践研究 .新闻与写作 .2023 (第12期)
(10)冯强. “一个时代的结束”:“金庸逝世”议题的媒体报道 与记忆叙事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2 (2022年第3期):199
(11)冯强. 从入场到退出:离职媒体人职业生涯叙事研究 .新闻记者 .2019 ,0 (7):38
(12)冯强. “孔雀东南飞”:中国新闻传播学者的 空间流动与经验证据(2016—2020 年) .《新闻记者》 .2022 (2022年第4期)
(13)冯强. 中国离职媒体人职业转型话语研究 .《新闻大学》 .2022 (2002年第2期)
(14)冯强. 媒体接触、谣言知识、感知差异和传播效果:对食品安全网络谣言第三人效果的考察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 .2021 (第18辑)
(15)冯强. 结构性失衡”:我国食品安全议题的消息来源与报道框架分析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 (5)
(16)冯强. 我国食品安全议题的新闻生产常规及规制因素研究——基于对14名媒体人的深度访谈 .湖北社会科学 .2016 (8)
(17)冯强. 我国食品安全议题的新闻生产常规及规制因素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人文科学版) .2017 (2)
(19)冯强. 科技物品、符号文本与空间场景的三重勾连:对一个鲁中村庄移动网络实践的民族志研究 .国际新闻界 .2019
(20)冯强. 大学生手机依赖、自我客体化与学业倦怠研究 .江西社会科学 .2019
(21)冯强. 商品化婚姻与中国农村光棍游猎式相亲的婚姻风险 .现代传播 .2017
(22)冯强. 从入场到退出:离职媒体人职业生涯叙事研究 .新闻记者 .2019
(23)冯强. 品位分化 与空间区隔:下层青年网络表演的社会意涵 . 中国研究 .2019
(24)冯强. 网络谣言的传播效果与社会阶层差异 .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9
1. (包干项目)山东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创新路径研究, 2025-08-05-2028-08-31
2. 单身群体的媒介生活与婚恋观念的互构机制及引导研究, 2023-09-22-2028-09-01
3. 新时代中国青少年文化与意识形态认同机制 研究, 2023-11-28-2026-12-31
4. (包干项目)全媒体背景下沂蒙精神的媒介记忆实践与传播创新研究, 2023-03-09-2024-03-31
5. (包干项目)自媒体时代加强自媒体运用和管理研究, 2023-05-30-2023-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