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手机二维码

欢迎您的访问
您是第 位访客

开通时间:..

最后更新时间:..

  • 梁振林 ( 教授 )

    个人主页 http://faculty.sdu.edu.cn/liangzhenlin/zh_CN/index.htm

  •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1979/10-1983/07 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水产系,海洋捕捞本科

1990/4-1995/03 日本东京水产大学(现东京海洋大学),海洋生产学科,硕士、博士

工作经历

1983/7-1989/10,青岛海洋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助教

1995/10-1998/09,日本西海区水产研究所,科学技术特别研究员

1998/10-2011/5,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副院长、系主任

2007/05-2021/12,山东大学,海洋学院,教授/院长

2022/01-至今,山东大学,海洋学院,教授

社会兼职

2005-2009年,教育部水产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2009-2013年,国家水生生物养护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海洋组副组长

2010-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第十三评审委员会委员

2012-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第十四评审委员会委员

2012-2017年,中国水产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兼水产捕捞分会副主任

2012-2024年,山东水产学会副理事长

2014-现在,山东省办理危害食品刑事案件食品安全专家

2015-2018年,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2016-现在,中国水产学会海洋牧场研究会委员

2016-现在,威海市立法咨询委员会委员

2017-现在,中国水产学会第九届理事会水产捕捞分会副主任

2017-现在,农业部海洋牧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2019-现在,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人工鱼礁组副组长

2021-现在,中国海洋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海洋牧场建设理论与技术、设施渔业工程、渔业资源与环境修复、渔业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近年的主要工作集中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相关领域,创新性地提出“鱼类全生活史海洋牧场”的构建理念;为缓解北方夏季海底缺氧造成的海参大量死亡而设计的强上升流人工鱼礁;为解除富营养海底淤泥的潜在生态风险而提出的将海底沉积淤泥作为硅铝基胶凝材料的填充料,开发利用沉积淤泥现场快速制造生态型人工鱼礁的新技术,可同时实现大幅度降低人工鱼礁制造和投放成本、底沉积淤泥资源化利用、修复和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形成新的人工鱼礁牧场区。在深远海装备型海洋牧场领域,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开发可自主运维的深远海养殖平台,助力黄海冷水团规模化三文鱼养殖和“一带一路”金枪鱼养殖产业的发展。目前正在研发的新技术有,海产品无水保活运输技术、高价值虾蟹类长期暂养技术、船舶压载水生物高效消杀技术、海洋风电水下噪声消减技术、海洋捕捞新型高效网板技术、海洋牧场蓝碳增汇技术、白化珊瑚礁修复技术等。

曾获“2000年度山东省十佳留学归国科技专家”(山东省科技厅,2001)、“青岛市首届百名优秀引进人才 ”(青岛市人事局、广播电视局、青岛日报社, 2002)、“烟台市双百人才(兼职创新类)”(2020)、“威海市重点工作攻坚克难先进个人”(2021)等奖励。

2013年创建山东大学海洋牧场与深远海养殖研究团队,现有实验室面积3600平方米,其中与山东润泽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共建“海洋牧场产业技术实验室”,与山东名流集团共建“山东大学-山东名流环保技术研究院”,是山东大学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支持团队另外,依托本团队设置的科研机构有,山东省海洋生物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生态型人工鱼礁实验中心、黄渤海区海洋牧场工程建设与生态安全工作站、威海市现代海洋牧场技术重点实验室。


教育经历
  • [1] 1979.9 -- 1983.7

    山东海洋学院4年       海洋捕捞       学士

  • [2] 1990.4 -- 1995.3

    日本东京水产大学       海洋生产       博士生

工作经历
  • [1] 1983.07 -- 2011.06

    中国海洋大学

  • [2] 2007.04 -- 2011.06

    分校海洋学院

  • [3] 2011.06 -- 至今

    分校海洋学院

版权所有   ©山东大学 地址: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查号台:(86)-0531-88395114
值班电话:(86)-0531-88364731 建设维护:山东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