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6日,课题组在《Science Bulletin》(IF 18.9)上发表了题为“Perioperative changing patterns and longitudinal trajectories of CA242 with colorectal cancer prognosis: a retrospective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的原创论文,山东大学张涛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熊秋霞和游顶云研究员为论文的并列通讯作者,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学系博士研究生李春霞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该论文系统研究了结直肠癌患者CA242围手术期变化模式及其纵向轨迹,证实CA242动态变化对于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预测意义。
课题组先前发表了CEA、CA199以及CA125的相关研究(BMC Med 2023、EBioMedicine 2021、Clin Transl Med 2021),证实了随访这些血清肿瘤标志物的预后价值。然而,这些血清肿瘤标志物容易受到一些良性疾病的影响,出现假阳性升高。与其他血清肿瘤标志物相比,CA242对良性肝胆疾病的易感性较低,因此对恶性肿瘤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将CA242与先前研究的其他血清肿瘤标志物结合将会进一步改善结直肠癌的预后,因此本研究基于I-III期结直肠癌(CRC)患者的回顾性队列,根据术前和术后CA242水平确定了围手术期CA242变化模式、利用随访期间CA242的重复测量识别了CA242纵向轨迹,全面评估了CA242围手术期变化模式和纵向轨迹对于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预测意义。
术前CA242正常患者、术后CA242正常化患者和术后CA242持续升高患者的 3年无复发生存(RFS)率分别为80.7%、73.3%和44.8%,术后/术前CA242比值低组患者(74.5%)的3年RFS率高于术后/术前CA242比值高组患者(60.3%),这说明术后CA242具有独立于术前CA242的预后价值。联合围手术期CA242水平以及术后/术前CA242比值,发现术后/术前CA242比值可以进一步对术后CA242正常化和持续升高的患者进行复发风险分层。轨迹分析发现,术前至术后3年内,CA242存在三种纵向变化模式:低稳定、早期升和晚上升组,其3年RFS率分别为77.3%、49.1%和64.0%。CA242纵向轨迹与RFS显著相关,且独立于术前和术后CA242,这强调了随访CA242对CRC预后监测的重要性。CEA正的患者中,CA242的围手术期变化模式和纵向轨迹与RFS之间仍然存在显著关联,这表明在CEA基础上测量CA242有助于识别预后较差的高危CRC患者。
本研究强调了CA242的围手术期变化模式和纵向轨迹对于CRC的独立预后价值,术后CA242持续升高、术后/术前CA242比值高以及CA242轨迹上升均与预后不良独立相关。建议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CA242的常规术后随访,对于有高危CA242动态变化模式的患者,制定个体化监测策略,以早期发现复发并及时进行干预。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项目的资助,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为本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平台支持。张涛教授团队长期从事生命历程纵向数据分析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聚焦心血管病与恶性肿瘤等重大慢性病全生命周期防控轨迹分析、因果路径、多组学标志物和动态预测模型的统计方法和转化应用,在Circulation Research、Hypertension、Diabetologia、Science Bulletin、BMC Medicine和EBioMedicine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被引用2000余次。
全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2095927323004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