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性别:女

毕业院校:美国贝勒大学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哲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环境研究院

入职时间:2020-01-19

办公地点: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淦昌苑F座334

联系方式:liu_jing@sdu.edu.cn (Domestic);liu_jing@email.sdu.edu.cn(International)


电子邮箱:liu_jing@sdu.edu.cn

扫描关注

教师博客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师博客

写在教师节

发布时间:2024-09-10   点击次数:

今天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而我在不知不觉中也已经度过了第5个教师节。

依稀记得2020910日,我还没有自己的学生,也还没有上过一节课,但那时我感到极其光荣,幸福感爆棚!因为我选择了自己从小就觉得最伟大的职业之一,满怀渴望地在这片天地里发光发热,拿着手中被点亮的火把去温暖下一代人,照亮他们前行的路。期待着在“教育强国”的路上贡献自己的助推之力。

后来,我一边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开始科研工作,一边开启了给本科生做导师,给本科生及研究生上课的教学生涯。

我满怀工作热忱,热血沸腾地期待把我的所知所学传授给我的学生们。可是,不久之后,现实就浇了我一盆冷水。因为我上的是选修课,尽管我费了十二分的努力备好课,却没想到台下听的孩子们寥寥无几,甚至有戴耳机上课,横着屏幕拿手机玩游戏的孩子!第一次课,我伤心了,但是什么都没对学生说。下课后,我从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反思,并与其他老师包括我先生进行交流,才发现这已经成为各大课堂和学校的常态现象!别说选修课,就是必修专业课,这种现象也普遍存在!大家一致认为,这个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扭转的局面,智能手机的负面效应已经积重难返。

到第二次上课的时候,我实在是看不下去这种现象,就暂停了讲课内容,问了学生们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是对立的,互不打扰,互不干涉的?是敌对的,互相藐视,互不尊重的?”学生暂停手中的活动,齐刷刷看向了我,眼神无光,甚至是有点敌意。我接着说:“我认为,最好的师生关系是友好的,互相尊重,互相成就的。老师向你们传授知识,最希望看到你们愉快的表情,期待与你们热情的交流与探讨,教学相长。然而,我没有看到期待的这些结果。我知道有些课可能并不是你喜欢的,而是逼不得已选择的,这种情况,也请你对老师表现出最起码的尊重,在课堂上不戴耳机。另外,如果你实在不想听,你也可以学习其他的内容,但是不要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特别是打游戏……老师希望不管是从我这里,还是从书本里,你都能从本节课或多或少有所收获,而不是在成瘾失控的路上再前进一步……”后来的课堂氛围变化微妙,我通过提问等方式让课堂更活跃起来,也特别准备了一些稍微有趣的问题供学生讨论。

这些年,这个课堂现象始终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每换一批新的学生,依然会有戴耳机玩游戏的,我也会再讲一遍我的“师生关系论”。

有时候,我想退回去,去教幼儿园、中小学,觉得他们的可塑性更强,大学生太有“自我”了,他们中的有些人被应试教育的约束解绑后,撒欢狂奔,无所畏惧,也没有方向;不知道哪种力量可以拉住他,让他听进去老师的话。后来,我的观点有所改变:那些失控的大学生更需要一种力量将他们拉住,需要一个方向引领而不是随风自由奔跑,因为他们再前进一步就是社会!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老师要引领学生成为风,在社会上流行起君子之德风,而不是随风摆动的草,尤其是那些抵挡不住不良之风的草。

现在我也带了自己的研究生。我觉得研究生更应该有学习的主动性,自驱力,开展有目标的学习与科研工作。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应该更亲近友好,互相信任,互相成就。其实,不管哪种类型的学习都应该是自主且主动的,当学生被动地去接受知识时,可能出现的就是“充耳不闻”;只有调动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才能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去汲取知识。

五年了,我对“教师”这个岗位有了一定的体验,除了当初那种荣耀感、幸福感,更强烈的一种感觉随心跳动,那就是责任感和使命感。每个孩子都是一棵小树苗,不管他将来枝繁叶茂,开出一树繁花,还是会笔杆条直,长成参天大树,都能为这个社会增加价值。作为老师,就引领他们开出他们想开的花,长到他们想要的高度。这并非易事,但是我定会身体力行,躬耕不懈。

 

P.S.感谢同学们在教师节这天给我写的卡片,送来的祝福,暖到了……也祝你们在学习之路上步步生风,在生活之旅中愉快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