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光,文学博士,山东大学诗学高等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入选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主要从事中国新诗史研究及当代诗歌评论。出版有《时间困境与诗的超越——中国新诗的时间抒写》《网络诗歌散点透视》等专著3部,在《文学评论》《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曾获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7)、山东大学第二、三届人文社科青年学者优秀成果奖(2022,2024)。
(1) 当代生态诗歌的西方资源与本土路径--以三位诗人的“神性自然”抒写为例 .长江文艺评论 .2024 (1):95-103
(2) 地方诗学与乡愁记忆 .诗刊 .2024 (10):117
(3) 地方经验与记忆的诗学 .《百家评论》 .2024 (5):34
(4) 二十一世纪中国诗歌中的自然意识——李少君的诗学观念与创作实践 .《作家》 .2024 (9):197
(5) “本体探寻”与“艺术实践”的合一——冯中一新时期以来的诗歌理论 .写作 .2023 (6):37
(6) 灾难叙事、民族关切与诗性特质——重读阿来《云中记》 .中国小说论坛 .2024 (5):341
(7) 植物书写与当代诗歌的自然审美转型——以臧棣和沈苇的“植物诗”为中心 .长江文艺评论 .2024 (4):70
(8) 新世纪生态诗歌的美学建构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4 (2834):5
(9) 从“江心洲”到“山海间” ——路也诗歌的风景体验与主体营构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2024 (1):134
(10) 时间的赋形——论新诗的“客观化”时间抒写 .《百家评论》 .2024 (2):109
(11) 当代生态诗歌的西方资源与本土路径 ———以三位诗人的“神性自然”抒写为例 .长江文艺评论 .2024 (1):95
(12) 自然、生活和传统:当下诗歌的基本面向 .光明日报(理论版) .2024 (4月17日):14
(13)马春光. “消费时代的思辨术”——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阳江河诗歌的时间抒写 .文学与文化 .2023 (2):38
(14)马春光. 自然伦理的诗性建构——以十位诗人的自然写作为中心 .扬子江诗刊 .2023 (1):72
(15)马春光. 地方诗歌的群体崛起与审美突围——新世纪诗歌整体观 .《百家评论》 .2023 (2):15
(16)马春光. “独钟情清,散情于郁郁” ——对木心诗歌与古典诗学关系的几点思考 .中文学刊 .2021 (6):54
(17)孙基林. “诗”可以“观”——21世纪中国电影与诗歌的交互融合 .文化研究 .2022 (夏季(第2期)):179
(18)马春光. “快慢之辩”与当代诗歌的速度诗学 .诗刊 .2022 (6):53
(19)马春光. 以齑粉攒制世界的完整 ——田暖诗歌的精神向度与审美建构 .《百家评论》 .2022 (4期):55
(20)马春光. 1990年代诗歌边地书写中的生态意识——以于坚、沈苇为中心 .新文学评论 .2021 (2021年第4期):81
(21)马春光. 加速时代的时间体验与诗学呈现 ——中国新诗中的“钟表”书写 .文学评论 .2021 (4):208
(22)马春光. 时间体验与中国新诗的发生 .江汉学术 .2021 (2):81
(23)马春光. 通向“自然”的朝圣之路——论李少君诗歌中的生态意识 .《百家评论》 .2021 (4):99
(24)马春光. 自由精神的诗学建构——《吴思敬论新诗》的价值与启示 .当代作家评论 .2022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