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丽坤,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大气化学、大气环境和污染防治领域的研究,长期开展区域大气环境变化和空气污染的“地面-高山-飞机航测”立体观测,发展化学盒子模型用于揭示大气化学反应机理和污染成因。
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国际(地区)合作研究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论文被SCI引用4800余次,高影响指数H-index=37。
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三批青年拔尖人才、济南市泉城产业创新团队领军人才、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第一层次)和齐鲁青年学者等,担任SCI期刊《Air Quality, Atmosphere & Health》副编辑、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副秘书长和臭氧污染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长期招聘博士后和研究助理,每年招收1-2名博士生、2-3名硕士生,欢迎有志于科学研究的青年科研人员和学生联系报考!
大气化学、空气污染、气候变化
(5) 赵敏,申恒青,陈天舒,李吉东,孙忠泉,纪元元,薛丽坤*,李红,*,王文兴,尚凡一. 黄河三角洲代表性城市夏季臭氧污染特征与敏感性分析.《环境科学研究》.2022 (2)
(6) 赵峰,陈天舒,董灿,李洪勇,刘子璐,毕于健,国兆新,王新锋,杨凌霄,王韬,王文兴,薛丽坤* .泰山大气卤代烃的长期变化趋势与来源.《环境科学》.2022,43 (2):723
(7) 张英南,薛丽坤*,陈天舒申恒青,李红,王文兴.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 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大气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环境科学研究》.2022,35 (3):621
(20) 孙悦, 朱玉姣*, 孟赫, 刘兵, 刘玉虹, 董灿, 姚小红, 王文兴, 薛丽坤*. 青岛沿海地区夏季和冬季新粒子生成特征对比. 环境科学, 42(5),33-42.2021
(62) 李娟, 王新锋*, 薛丽坤, 高晓梅, 孙雷, 王文兴. 济南市典型机动车的尾气颗粒物污染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 39(1): 35-43.2019
(67) 赵亚楠, 王新锋*, 李锐, 陈天舒, 薛丽坤, 王文兴. 大气采样干燥技术除湿效果的测试与对比.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8, 48(4): 128-136.2018
(83) 吴琳.吴琳,薛丽坤*,王文兴. 基于观测的臭氧污染研究方法,地球环境学报,8(6): 479-491.地球环境学报.2017,08 (06):479
2. 一种基于拉格朗日轨迹模式和化学盒子模式的区域臭氧污染溯源系统,发明专利, 中国,实质审查
3. 便于飞机航测的气态污染物进样机构、采样系统及方法,发明专利, 中国,实质审查
4. 用于飞机航测的细颗粒物进样装置、采样系统及方法,发明专利, 中国,实质审查
5. 一种撞击式细颗粒物-雾水分离收集装置,发明专利, 中国,实质审查
6. 一种基于撞击与旋风切割的两级云雾水收集器及采集方法,发明专利, 中国,实质审查
7. 一种大气污染物在线源解析方法及系统,发明专利, 中国,实质审查
8. 一种面向大气超级站的大气化学全过程在线分析系统,发明专利,中国,已受理
9. 一种用于飞机航测的交流电不间断供电装置及航测系统,实用新型, 中国,已受理
1. 柴油车和自然源排放对大气二次污染影响的模拟研究与对策, 2022/03/10-2023/01/31
2. 2021年夏季重点区域PM2.5和O3污染立体综合观测研究, 2021/06/01-2022/06/30
3. 潍坊市大气臭氧污染生成敏感性研究项目, 2020/11/01-2022/04/30
4. 中国东部及南部海域近海大气有机气溶胶:来源、化学老化和气候效应, 2020/12/09-2024/12/31
5. 二氧化硫减排对硝酸盐气溶胶的影响研究, 2020/09/18-2024/12/31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香港研究资助局(RGC)联合研究基金,中国东部及南部海域近海大气有机气溶胶:来源、化学老化和气候效应, 2021-2024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二氧化硫减排对硝酸盐气溶胶的影响研究,2021-2024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反应性气体化学, 2020-2022
9. 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大气光化学污染, 2019-2022
11. 2021年夏季重点区域PM2.5和O3污染立体综合观测研究, 2021/06/01
12. 潍坊市大气臭氧污染生成敏感性研究项目, 2020-2022
1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基于高山站和飞机航测的立体探测技术,2016-2020
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石油天然气开采对对流层臭氧和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2017-2020
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华北地区大气氮氧化物非均相化学及其对大气氧化性和区域空气污染的影响,2016-2019
1.董 灿(博士后,研究方向:NPF-explicit WRF-Chem空气质量模拟,2018-)
2.朱玉姣(博士后,研究方向:新粒子形成、增长、理化特性及气候效应,海洋大气化学,2019-)
3.申恒青(博士后,研究方向:氧化流动管模拟实验,大气羰基化合物,2019-)
4.顾蓉蓉(博士生,研究方向:大气亚硝酸观测、来源与化学过程,2014-)
5.于 川(博士生,研究方向:氮氧化物非均相化学、流动管模拟实验,2015-)
6.陈天舒(博士生,研究方向:大气光化学、油气开采和挥发性化学品对环境的影响,2015-)
8.张英南(博士生,研究方向:化学盒子模型、大气光化学,2017-)
10.李洪勇(博士生,研究方向:高山观测、氮氧化物非均相化学,2020-)
11.牟江山(博士生,研究方向:N2O5与活性卤素化学,2021-)
13.赵 峰(硕士生,研究方向:大气卤代烃、挥发性有机物,2019-)
14.孙 悦(硕士生,研究方向:新粒子形成与增长,气溶胶化学,2019-)
15.张 吉(硕士生,研究方向:大气光化学观测与模拟,2020-)
20.姚 兰(博士生,毕业去向:上海师范大学,2011-2016)
21.杨雪(博士生,毕业去向:山东建筑大学,2013-2018)
22.孙雷(博士生,毕业去向:齐鲁工业大学,2015-2019)
23.文 亮(博士生,毕业去向:德国莱布尼茨对流层研究所博士后,2015-2019)
24.王浩(硕士生,毕业去向:壳牌石油,2014-2017)
25.李丹丹(硕士生,毕业去向:法国国家科研中心里昂催化与环境研究所 读博士,2015-2018)
26.孙静静(硕士生,毕业去向: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现代农业发展中心,2015-2018)
27.栗泽苑 (硕士生,毕业去向: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2015-2018)
28.张亚婷(硕士生,毕业去向:济南市城市管理局,2015-2018)
29.纵瑞涵(硕士生,毕业去向: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2018)
30.郑棚罡(硕士生,毕业去向:香港科技大学 读博士,2016-2019)
31.吴琳(硕士生,毕业去向:纽约州立大学 读博士,2016-2019)
32.李 娟(硕士生,毕业去向:青岛市即墨区科创中心,2017-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