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 赵兴胜 and 黄润青. 政治动员与话语构建:莒南大店“平鹰坟”的故事. 《广东社会科学》, 020, 126, 2018.
- [42] 赵兴胜. 战后国民政府国营事业民营化问题研究. 《江海学刊》, 2002.
- [43] 赵兴胜. 《1947-1949年国民党政府国营生产事业的民营化》.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 [44] 赵兴胜. 建立中国气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几点思考. 光明日报, 2005.
- [45] 赵兴胜. 公信危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文化瓶颈. 商业周刊, 2005.
- [46] 赵兴胜. 千年世家的文化自觉. 中华文化画报, 2006.
- [47] 赵兴胜. 社会正义抑或经济效率:论战后国民政府国营事业公司制的推行. 《江海学刊》, 0, 168, 2008.
- [48] 赵兴胜. 知识分子与国民政府时代的国营企业. 《东岳论丛》, 0, 159, 2008.
- [49] 赵兴胜. 战后经济转型中的价值分歧与利益之争:以国民政府《国营事业管理法》的制订为例. 安徽史学, 0, 168, 2008.
- [50] 赵兴胜. 论国民政府国营与民营经济范围之划分.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0, 107, 2008.
- [51] 赵兴胜. 国营民营之争:中国经济现代化理论的早期探索. 文史哲, 2005.
- [52] 赵兴胜. 贫困与反贫困:集体化时代中共乡村问题意识的表达与实践. 安徽史学, 2016.
- [53] 赵兴胜. 中华民族精神:百年认知与自信. 《中国历史评论》, 2015.
- [54] 赵兴胜. 国民政府《国营事业管理法》再探讨. 民国研究, 第28辑, 2015.
- [55] 赵兴胜. 中国意识·实践意识·当下意识:全球化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研究与培育的三个关键点.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 [56] 赵兴胜. 近代国外对华投资研究述评. 《近代史研究》, 1994.
- [57] 赵兴胜. 1928-1937年的张静江. 《近代史研究》, 1997.
- [58] 赵兴胜. 历史合理性:全球化时代中华民族精神培育问题再探讨.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15.
- [59] 赵兴胜. 近代以来华北乡村研究中的惯性表达及其悖论:以济南冷水沟村为例. 《历史研究》, 2015.
- [60] 赵兴胜. 乡村文化研究的路径与视野:以方法论为中心的讨论. 《聊城大学学报》,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