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昕明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齐鲁青年学者

电子邮箱: xmzhuang@sdu.edu.cn

个人简介

个人经历

  • 2023.04 -- 至今

    山东大学  ,集成电路学院 ,研究员

  • 2021.01 -- 2023.04

    山东大学  ,博士后

  • 2018.10 -- 2020.09

    美国西北大学  ,访问学者

  • 2010.09 -- 2020.12

    电子科技大学  ,本-硕-博

招生招聘

类别 专业 简介 人数 年份

硕士生招生

微电子,信息,物理,材料

2

2025

博士生招生

微电子,信息,物理,材料

2025

授课信息

本科生课程名称 学期 学分 课程号

传感材料、器件与工艺

春学期

2.0

0230079

科研方向

名称 简介

感-存-算一体突触晶体管

类神经元器件通过模拟人脑神经元和突触的活动来完成机器学习任务,将突破冯·诺依曼计算体系的局限性,降低计算能耗,对于解决未来更复杂、更大规模的AI计算具有重大意义。针对传统的有机晶体管传感器在制备过程中大都采用有毒试剂,且需要较高的驱动电压的弊端,申请人率先采用水溶性的生物兼容/可降解的高k材料明胶作为介电层,制备了低驱动电压、超高灵敏度的氨气传感器。进而创新性的采用偏置旋涂方法制备了基于纳米纤维结构TIPS-pentacene半导体的高灵敏度和高响应晶体管NO2传感器。与此同时,类神经元器件通过模拟人脑神经元和突触的活动来完成机器学习任务,将突破冯·诺依曼计算体系的局限性,降低计算能耗。为实现更高效率的感-存-算一体化器件,本人首先构筑了自供电的光电探测器,并将其应用于类脑突触器件当中。


低功耗源栅晶体管及其传感器

源栅晶体管相比于传统的薄膜晶体管,具有超高增益、低功耗、更高的偏置应力稳定性、抗短沟道效应、对几何变化有更大的容忍度等优点。本人创新型地首次成功构筑了基于同质结氧化物薄膜的低功耗的源栅晶体管,该构筑的源栅晶体管具有低饱和电压、低功耗和高固有增益等优点。基于源栅晶体管所制备的反相器的增益更是高达5000。值得注意的是该源栅晶体管反相器成功实现了对眼电信号的有效监测:将约1 mV的眼电图信号放大到300 mV,在可穿戴医疗传感和人机接口方面的应用潜力巨大。


低温溶液工艺制备高可靠性柔性薄膜晶体管

    薄膜晶体管是构成大规模电子系统,如集成电路、存储器、主动矩阵显示器和传感器等的重要元件。课题组采用低温燃烧技术,通过有效地减少和抑制了可移动氢离子的影响,制备了频率稳定性的高k氧化铝薄膜。同时,基于此介电层制备的n型和p型薄膜晶体管具备可靠的传输特性以及可忽略的迟滞现象,有效地杜绝了迁移率过估的难题。该工作展示了一种新的制备高性能的介电层薄膜以及晶体管电路的设计思路。为实现低温溶液法制备的薄膜晶体管应用于光电子器件,传感器以及探测器提供了一个简单有效的途径。

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周期

用于柔性OLED驱动的高可靠性薄膜晶体管研究

2024/05/16,2025/12/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主持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主持

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项目,主持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

山东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主持

专利著作

主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