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东师范大学 | 新闻学 | 学士
[1]. 2017.07- 2500.01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 2009.09- 2017.06
山东广播电视台
血液缓缓地从他的身体里抽出来,经过长长的透明管道,流向机器。在机器里走三个循环——生命的再造环;梦想的达成环;精神的传承环。
旁边有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爸爸,你为什么把血抽出来呀?”
“抽出来是为了把里面的东西提取出来啊。”声音像大山,深沉而伟大。
他是新闻传播学院、山东大学广播电视台一名普通教职工郭坦,也是济南市第6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从血液到骨髓
这并不是郭坦第一次捐献,早在2005年,他就开始了无偿献血。
“我认为无偿献血是一个正常的、健康的公民应尽的义务。每次献血的时候,知道自己血液可以帮助一些人,流淌在他们的血液中,我都特别开心。”
而给郭坦打开骨髓捐献大门的,是《天下父母》栏目的张楚晨老师,当时他们的同事不幸患病,需要骨髓移植,他们都想尽一份自己的心力,本是自发,后来大家达成一致,一同去进行了骨髓捐献。郭坦回忆初衷时说,“首先是想帮同事一把,就算帮不上同事,我想将来可能会帮助更多的人。”他在2012年加入中华骨髓库,开始了一场关于等待、关于奉献、关于爱的旅途。
罕见地,郭坦很快与一个患者配型成功,但因为患者的种种原因,没能成功捐赠。谈起这段经历,他沉默了良久,“虽然失败了,但是我还想着……”未说完的半句里,尽是遗憾。
“上次的遗憾一直让我牵肠挂肚。所以这次捐献更是义不容辞,只要能够帮助到他们、能够救人一命,能帮肯定要帮一把。”
“这是一条人命啊”
六年漫长的等待后,郭坦终于再次配型成功。而这次的他,与上次的激动相比,更多了几分沉静。
得知消息的郭坦,正处于人生最艰难的时光——弟弟身患重病,家中诸事繁杂,他抽不出身去济南,但为了能救人一命,他就主动和医护人员沟通,申请在老家抽血。
一边是病重的弟弟,一边是亟待骨髓捐赠的陌生人,生与死的迫近,让他对生命有了新的体悟,“生不容易,死很简单,人不经历生死永远不知道生命多么重要,所以一定要对自己、对他人的生命负责。”
郭坦的妻子对捐献曾有过担忧,但他当时只用了一句话,“宝贝儿,这是条人命啊。”
从此,妻子便再无反对,默默支持。而对于父母那边,郭坦选择暂时隐瞒。怕的是担忧。 “我父母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如果别人需要帮助的话,一定要帮。我母亲虽然心疼,但是她是绝对持支持态度,她后来说过一句话,‘就算我当时知道这个事儿,也不会不让你去做,这是一条人命。’和我的想法是一样的。”
在一条人命面前,家人和郭坦都心照不宣,即便是牵肠挂肚地担忧和心疼,他的家人也默默站在他的身后,给予他最强大的后盾。记得他的誓言,记得他的一腔热血,记得他的英雄梦,记得他义无反顾自然而然的眼神。
“守望相助,是为兄弟”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规定的“双盲”原则,为消除受捐者及捐献者的心理压力,郭坦并没有与匹配的患者进行会面,但他并不将这视为一种遗憾。
“我认为生命面前没有亏欠,他不欠我什么。”
他并没有刻意标榜自己的伟大,只希望受捐者能过更好的人生。当收到获赠者写信感谢郭坦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机会时,他写信回复道,“老天对你不公,让你的健康出了问题;但老天对你又有眷顾,让你我二人的配型成功,让我们能够血脉相连,继续共创美好明天。你也要加油,要乐观,要积极,永远不要放弃自己。我们以后守望相助,是为兄弟。”郭坦希望自己带给患者的,不只是生命与好运,更是生生不息的希望与善意的延续。
捐献前,郭坦挨了十一针,从临床医学角度来说,这个过程是困难的。但郭坦表示除了轻微的刺痛感和疲惫感之外没有其他异样。
“两针是抽血,剩余九针都是动员剂。疼痛度不一样,但都可以接受。”
动员剂的注入让郭坦有些“腰酸背痛”,但为了效果更好,他拒绝了医院提供的止痛片,只服用钙片缓解脊柱的不适。“既然匹配成功了,那就要对患者负责。”郭坦轻快的语气,让我们不禁想起他驰骋赛道的洒脱与豪气。
手术后的郭坦第一时间回到了家乡菏泽,一来为静养,二来给担忧着的父母报个平安。被问及是否还有身体不适时,郭坦笑着回答,“还有些轻微的腰酸,像平常运动完一样,近期有在客厅打羽毛球逐渐恢复体能。”郭坦“违背”了长达五六年素食主义者的饮食习惯,只因为“希望自己尽早归队”。
郭坦称这次捐献是一次生命的延续和血脉的传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血脉本就是相连的。”简单的寥寥数语背后,是不凡的奉献与大爱。郭坦不遗余力实践着“有难必帮,有义必为”的人生理念。
我有一个英雄梦
从童年时期开始,成为一名英雄的梦想便深深地烙印在了郭坦心中。日月如梭,为他人义无反顾地奉献自己的“英雄梦”不但未曾随飞逝的光阴逐渐磨灭,反而愈发旺盛地萌生滋长。
郭坦解释道:“在我的心目中,‘英雄’一直不是‘成功’的代名词。英雄往往是悲壮的形象。他们有时会自不量力,但为了始终坚持的信念,为了心中保护弱势群体的责任感,他们可以义无反顾地牺牲和奉献自己,以求援助他人,成全更多人的幸福。”
“坦客归来”的网名中也别有一番心思,“此‘坦客’非彼‘坦克’——我只是想做一个坦率、坦诚、坦然的人。”郭坦对“侠客”人生始终怀着一份惦念与期盼。
对公益活动满怀热忱的郭坦把爱好和助人结合。“越野是我的业余休闲生活,如果能在工作之余为别人做一些事情,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他所组织的“肆零军团”自成立以来已举办了多次慈善活动,从雨雪天的道路救援,到身先士卒地为边防军战士“保驾护航”,其中不掺杂任何经济利益,现在已经发展成了遍布山东十几个地市的公益救援车友队。之所以用“军团”命名,是因为郭坦及车友们对军人心怀无限的敬仰, 也是郭坦人格中始终如一的英雄情怀使然。
“一个‘有英雄梦’的普通人”,这是郭坦给自己下的定义。在他的心目中,普通人和英雄梦并不存在矛盾。“英雄本身也是普通人,没有谁会天生就是英雄。人人都有想做英雄的冲动或理想,这其中的区别只在于做没做。”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有一个英雄梦。路见不平之时,每个敢于作为的人都能成为英雄,但是一旦选择了冷眼旁观的麻木姿态,就永远不会成为一个英雄。
“您觉得迄今为止,您完成了儿时的英雄梦了吗?”
“梦是永远做不完的,但它终有一日会醒。对我而言,‘英雄梦’不是一时的事情,而是长久的。人尽管要清醒地面对人生,但等到闭上眼睛的时候,大抵总会梦想天空吧。”
山大滋养,精神绵延
“我希望成为一个值得让人尊敬的人。”
这是郭坦一直以来所期待的,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关于一生的马拉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件十分长远的事情,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而应该是一辈子的终极目标。”
内心的追求和山大的文化氛围一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郭坦,使得他可以更加乐观勇敢地面对捐献手术。
“我觉着来到山大之后,就像进入了一个大家庭一样。”
前往进行捐献手术之前,很多老师都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一起将郭坦送到了医院,这让他十分感动,“山大就像一个让我依靠的坚强臂膀,让我不管做什么事的时候都能找到一种亲切的归属感。”
郭坦身上展现的,并非一腔孤勇,更是山大人朴实而厚重的优秀风尚。
“学校很重视这次捐献,特意给了我静养的假期。同事和社会爱心人物的慰问也让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完成这件事,身上背负了大家的希望。”家庭、学校、社会的支持,让郭坦坚定了“做榜样“的决心。
“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为,给学生、儿女做出表率。”在家庭生活中,身为父亲的郭坦要为孩子树立起良好的言行典范,而在教学历程中,郭坦则要为人师表,怀着无私奉献的热忱以及对公益事业的爱心,身先士卒地为学生们作出表率,担当起万千学子一声声“老师”的尊称。
“我希望他们不要成为对社会漠不关心的利己主义者,人应该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与社会及国家的未来休戚相关。所以未来的青年人们不能只关心与自己有利益纠葛的事情,当他们看到处在痛苦之中的弱势群体时,一定不要吝啬于伸出援助之手。”
三十而立。有些人执着于在这个年纪有所成就,拼命去抓住自己能够抓住的一切,比如冰凉的物质金钱,空虚的名位荣誉......
郭坦也在奋力抓住些什么,他在路上践行并且肯定着自己的一腔热血,他朝着那个方向头也不回。但这一路,他得到的是触手生温的、有血有肉的——情与义、责任与担当。
正如他讲,“坦客非坦克”,他要的是自己的江湖,磊落坦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