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教授
所属院部: 齐鲁医学院
访问次数:
基本信息
  • 教师拼音名称:
    Chen Jing
  • 电子邮箱:
    jc@email.sdu.edu.cn
  • 所在单位: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学院
  • 办公地点:
    千佛山校区创新大厦11层西座
  • 性别:
  • 学位:
    博士
  • 毕业院校:
    里昂大学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教师简介

      陈静博士,江苏东台人,研究员,教授,PI,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在陕西师范大学获得学士(化学)和硕士(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位,后在国家公派留学奖学金资助下获得里昂大学博士学位(高分子材料)。曾在里昂高等师范学院化学系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植物大分子研究中心(CERMAV)进行博士后科研训练,期间获得欧盟玛丽·居里学者奖学金和欧盟第七框架计划资助。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从事生物医用材料研究,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3年调动至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学院,加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冯世庆领衔的山东大学骨科医学研究中心,组建组织器官修复与再生生物材料课题组围绕组织再生修复临床问题开展新型生物材料研究,聚焦“生物材料如何在人体环境中发挥生物学效应”这一关键科学问题,运用分子工程学思想,从生物活性糖类大分子的结构调控出发,通过物理改性、化学修饰、生物酶工程等分子工程手段,发展了能对糖类大分子的链结构、组装结构、聚集结构、网络结构进行改造和调控的新方法,创制了系列基于糖类生物大分子的新型含糖水凝胶材料,具有动态力学适配、免疫调节、抗菌抗炎、诱导细胞增殖和组织再生等生物活性功能,在动物水平证实能够显著促进皮肤、骨软骨、脊髓等组织再生,正积极推动相关材料临床试验和转化。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法国国家科研署国际合作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浙江省医用植介入材料工程研究中心项目、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以及医用材料产学研项目等20余项。在Chem. Soc. Rev.Green Chem.Carbohydr. Polym.BiomacromoleculesJ. Control. ReleaseAdv. Funct. Mater.Adv. Healthcare Mater.Chem. Mater.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3篇(H-index=30),Springer出版的学术专著章节1篇,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1项。在第十届海峡两岸纳米材料论坛暨纳米材料国际会议、第十一届先进纤维与聚合物材料国际会议作分会邀请报告,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作分会口头报告4次。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等培养工程。现担任学术期刊The Innovation、Supramolecular Materials、Polymer Science & Technology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青年编委、Smart Materials in Medicine客座编辑,兼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干细胞与组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基础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再生医学分会材料学组副组长、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和国际评审专家。曾获得法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欧盟第七框架计划"Stars of Europe"科技创新奖(第二完成人)、法国卫生部企业创新科技奖(第二完成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优秀博士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2022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十佳科技工作者(2023年、2024年)等荣誉和奖励。

      课题组隶属齐鲁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冯世庆教授团队,招收临床医学>外科学>骨外方向学术型博士、硕士生,重点开展运动系统组织修复与再生生物材料研究。依托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山东大学骨科医学研究中心和山东省生物智造重点实验室,常年招聘高分子、化学、生物材料、生物学、医学等方向博士后、博士、科研助理,开展医-工-材-化-生多学科交叉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

研究领域

      组织缺损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因创伤、疾病、老龄化等原因导致的组织器官损伤数量巨大,我国每年对人体组织再生修复的需求高达1亿人次,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大难题。生物材料是实现组织再生的重要元素,其组成、结构和性能对其生物学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作用。研发能够满足临床需求的组织再生生物材料,掌握材料结构与生物学效应的本质关系,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国家需求。生物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我们对材料在体内如何参与组织修复的过程仍缺乏系统、深入和精细的认识,直接制约着组织再生材料的发展和临床应用。课题组坚持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新型生物材料研究理念,致力于运用分子工程手段,对天然来源的糖类生物大分子结构进行精准改造,构建具备动态力学适配性和病灶微环境响应性的含糖水凝胶材料,挖掘含糖水凝胶的生物活性功能,推动其在骨科创面、骨软骨缺损、脊柱脊髓损伤等临床疾病治疗领域的应用。

图片 1.bmp


科研成果
专利
版权所有   ©山东大学 地址: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查号台:(86)-0531-88395114
值班电话:(86)-0531-88364731 建设维护:山东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