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成果
避责还是担当作为: 强激励的双重效果及其差异化机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
  • 发表刊物: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CSSCI)
  • 摘要:
    在不避责的基础上促进担当作为是完善国家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学界围绕强激励的作用产生了 “激励与避责” “激励与担当作为”两类相互竞争的假说。为此,论文以中国江苏的省、市、县 (区)三级公务员为被试收集调查数据并用结构方程模型检视强激励的效果与机制。研究发现,强激励既可以弱化避责也可以增强担当作为,但二者的产生机制存在明显差异。第一,在“问心无愧”的作用下,道义机制中的前景激励能够显著弱化避责,但是对增强担当作为没有显著作用。第二,在 “同台竞技”的作用下,契约机制中的激励契约能够显著增强担当作为,但是对弱化避责没有显著作用。第三,强调技术赋能的精细化治理显著正向调节了激励契约对增强担当作为的影响。第四,与理论预期相反,强调 “容错纠错”的弹性宽松治理显著负向调节了前景激励对弱化避责的影响。这种负向调节可能与风险选择框架效应有关。因而,研究建议地方政府根据部门和岗位差异来针对性地应用道义机制和契约机制并着重考虑二者的优势互补与动态调适。论文区分了不避责与担当作为的内在差别并将道义机制补充到干部激励的分析框架,进而在微观层面厘清了强激励何以弱化避责、何以增强担当作为的差异化机制。
  • 备注:
    第三作者(3/4)
  • 是否译文:
  • 发表时间:
    2025-05-01

下一条:Toward a Leading-agency Coordinated Collaboration Model? Lessons Learned from Interagency Collaboration in Chines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版权所有   ©山东大学 地址: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查号台:(86)-0531-88395114
值班电话:(86)-0531-88364731 建设维护:山东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