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阳
研究员
所属院部: 化学与化工学院
访问次数:
qiBLULgCoqsIOOIeoNNsXr6GKLlxlQj3tsZeayDwXokDJeSgw8lw82FqP73z
基本信息
  • 教师英文名称:
    Yang Liu
  • 教师拼音名称:
    Liu Yang
  • 入职时间:
    2024-02-02
  • 所在单位:
    化学与化工学院
  • 职务:
    研究员(正高)
  • 学历:
    博士研究生毕业
  • 办公地点:
    青岛校区会文楼北220/图书馆#872
  • 性别:
  • 联系方式:
  • 学位:
    博士生
  • 在职信息:
    在职
  • 毕业院校:
    成均馆大学(Sungkyunkwan University)
  • 硕士生导师
学科:
物理化学
曾获荣誉:

2024    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2024    山东省优秀青年(海外)基金;
2023    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
2022    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2022    Young Scientist Award;
2018    成均馆大学留学生全额奖学金;
2016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教师简介

 刘阳,陕西宝鸡人,现为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青岛前沿化学研究院,研究员,入选国家级海外引才专项。2017年6月获得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学位,导师为吴明铂教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http://carbon.upc.edu.cn/)。2021年8月博士毕业于韩国成均馆大学(Sungkyunkwan University)化学专业(QS=43),导师为Hyoyoung Lee教授(https://swb.skku.edu/hyoyounglee/index.do),随后继续留在该校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长期致力于新能源催化转换材料、化学、器件的研究和应用探索,目前共发表SCI文章30余篇(H因子=24),其中一作论文13篇,包括Nature Commun. (2篇)、Angew. Chem. Int. Ed.(2篇)、ACS Nano(3篇)、Nano Letter(1篇)、Adv. Funct. Mater.(1篇)等领域内顶级期刊,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已获得授权韩国发明专利2项、成均馆大学留学生全额奖学金(2018.03-2021.08)、2021年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第32届分子电子与器件国际会议颁发的“Young Scientist Awar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优秀毕业生、塔里木油田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并独立主持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人才专项、山东省优青(海外)、山东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韩国国家科研基金会资助的创意挑战研究基础基金(经费为7000万韩元/年)等项目、重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重大基础研究、韩国IBS等国内外多个重大科研项目。于2024年2月加入山东大学李玉良院士团队,独立开展研究工作。


图片3.png

    

    课题组(青岛校区)经费充足、科研条件完善,研究生招收名额1-2个/年。同时欢迎有联培意向的学生积极联系,可提供生活和工作全方面保障!!优秀毕业生可推荐其前往韩国、澳洲、欧洲等世界顶尖高校攻读博士或从事博后研究。


教育经历
  • 2018-02  — 2021-08
    成均馆大学
    化学
    理学博士学位
  • 2014-09  — 2017-0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化学工程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 2010-09  — 2014-07
    长江大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工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 2022-06 — 2023-05
    成均馆大学
    项目研究员
  • 2021-09 — 2022-09
    成均馆大学
    博士后
  • 2024-02-至今
    山东大学
    研究员
研究领域

1.绿氢(H2)清洁能源技术

开发高效、廉价的水电解技术,实现绿色氢能的大规模生产。

设计超低负载Ru/Ir基、石墨炔基等新型催化剂和膜电极材料。

氢燃料电池膜电极及流场设计,提高功率密度和稳定性。


2.碳基小分子高效转化系统

开发高效的电催化CO2/CO/CH4转化系统,如电解生成乙醇/乙酸等。

设计新型石墨炔基电催化剂、电极材料、器件构型,提高转化效率和稳定性。


 




科研成果
论文

1.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honeycomb-shaped flow field for enhanced mass transport and performance in PEM fuel cells.  Energy, 

2.  王玉睿. Advances in Ru-based acidic OER electrocatalysts: Addressing the activity-stability trade-off.  Sustainable Chemistry for Energy Materials,  2025. 

3.  刘阳. Effectiveness of strain and dopants on breaking the activity-stability trade-off of RuO2 acidic oxygen evolution electrocatalysts.  自然通讯,  16,  2025. 

4.  Enhancing phot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to butanol by facet-dependent interfacial engineering of CeO2/Cu2O.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 and Energy,  2025. 

5.  Coupling phot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and CH3OH oxidation for selective dimethoxymethane produc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4. 

6.  Laser-Induced Controllable Porosity i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Boosts Efficiency of Electrocatalytic Water Splitting.  Nano Letters,  2024. 

7.  Insight into Controllable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s in Metal/Metal Electrocatalysts for Efficient Energy-Saving Hydrogen Production.  ACS nano,  18,  874-884, 2023. 

8.  Oxygen-Bridged Vanadium Single-Atom Dimer Catalysts Promoting High Faradaic Efficiency of Ammonia Electrosynthesis.  ACS nano,  17,  7406-7416, 2023. 

9.  Unveiling the Protonation Kinetics-Dependent Selectivity in Nitrogen Electroreduction: Achieving 75.05% Selectivit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61,  2022. 

10.  Unraveling the Function of Metal-Amorphous Support Interactions in Single-Atom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134,  2021. 

11.  Unraveling the Synergy of Chemical Hydroxylation and the Physical Heterointerface upon Improving the Hydrogen Evolution Kinetics.  ACS nano,  15,  15017-15026, 2021. 

12.  Revealing the Synergy of Cation and Anion Vacancies on Improving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Kinetic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31,  2021. 

团队成员
团队名称:
山东大学物质创制与能量转换科学研究中心
团队介绍:
由李玉良院士领衔的山东大学物质创制与能量转换科学研究中心是学校为适应国家能源储存与转化、光电信息等重大战略需求,发展系统性的、原创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物质合成以及物质转化和能量转换中产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支撑国家基础研究,促进化学、材料和物理等学科深层次融合,经学校研究决定于2019年成立。 中心现有教职工20余人,其中包含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海外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4人,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4人,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5人,山东大学“未来计划”青年学者3人。在未来几年,中心将自己培养和加大引进各类不同学科背景人才,建设一支有突出创新能力,人才结构合理的高水平跨学科研究团队。
版权所有   ©山东大学 地址: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查号台:(86)-0531-88395114
值班电话:(86)-0531-88364731 建设维护:山东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