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教师姓名:周启东
教师英文名称:Qidong Zhou
教师拼音名称:Zhou Qidong
电子邮箱:qzhou@sdu.edu.cn
入职时间:2023-06-09
所在单位: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
职务:Professor
学历:研究生(博士)毕业
办公地点: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滨海路72号 第周苑E座415室
性别:男
联系方式:qzhou@sdu.edu.cn
学位:理学博士学位
职称:教授
在职信息:在职
主要任职:Belle II实验半轻衰变物理分析组负责人
毕业院校:名古屋大学
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研究方向为粒子物理实验,主要从事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找寻、强相互作用模型及其在宇宙线领域的应用、粒子物理实验触发与数据采集(TDAQ)系统的研究。
参加了欧洲核子中心CERN的LHC forward(LHCf)实验以及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NL的RHIC forward(RHICf)实验,通过对撞机实验对极高能区强相互作用模型进行检验。该研究是对宇宙线进行精确测量,并解开宇宙线起源之谜的关键钥匙。随后参加了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KEK的Belle II实验,致力于寻找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探索暗物质以及宇宙中正反物质不对称问题。获得2018年日本JSPS postdoctoral fellowships (独立PI)、2019年日本物理学会young scientist奖、日本宇宙线研究者协会宇宙线物理奖。
具体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但不局限于):
(1) 利用Belle II实验的大统计量数据,通过精确的实验测量探寻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目前团队主要以B介子衰变中的轻子普适性破坏的检验为重点研究方向。B介子衰变中的轻子普适性破坏是目前粒子物理实验中观测到的最显著的新物理征兆之一,加入Belle II的实验结果后目前的国际上四个实验合作组的平均值显示有3.3σ显著性(一般5σ是发现)的轻子普适性破坏。轻子普适性破坏的研究仍将是未来粒子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2)研发人工智能融合的实时触发和高速、高带宽的数据采集系统。例如,利用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 开发了不依赖CPU介入的Direct Memory Access(DMA)内存访问技术,实现了电子学板与电脑服务器间100 Gb/s以上的数据实时传输。开发基于神经网路算法的粒子探测器的径迹重建,簇团重建,并实现算法在FPGA+CPU,GPU+CPU上的计算加速。
历任Belle II的B介子半轻衰变物理分析组负责人,通过对轻子普适性破坏的精密测量来探索暗物质以及宇宙中正反物质不对称问题。历任LHCf/RHICf实验触发系统负责人以及Belle II实验数据收集的控制系统负责人,从事高带宽以及实时的无触发数据收集系统的开发,为下一代粒子物理实验以及大数据传输处理做关键技术研发。
欢迎对探索“宇宙的起源以及物质的终极形态”充满兴趣和志向的小伙伴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