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作利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教师姓名:何作利
教师拼音名称:He Zuoli
入职时间:2019-06-14
所在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办公地点: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K5楼 307-1室
性别:男
联系方式:zlhe@sdu.edu.cn
职称:研究员
在职信息:在职
毕业院校:西安交通大学&美国犹他大学联合培养
学科: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涉及环境、化学、能源、材料、电子等多个学科,主要从事以下研究:

    •  异质结纳米结构的精确控制(主要通过原位生长技术合成具有高效光生载流子传输界面的低维/混维异质结催化剂)及其光、光热、光电等催化活性的研究;

    •  水处理及空气净化技术(包括光解水产氢、有机污染物降解、重金属离子去除、抗生素及抗性基因去除、氨分解、产双氧水、VOC去除、CO2还原、丙烷脱氢、甲烷转化等处理技术);

    •  功能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其编织器件在能源环境方面的应用(包括传感、光催化、污染物识别与监测、锂电池、超级电容器、太阳能电池、self-power器件等多功能柔性穿戴器件)。

招生信息及要求

    博士后:

    课题组常年招聘3-5名,欢迎具有环境、化学、材料、电子(传感器、能源器件方向)等相关背景的博士生加入课题组(具体待遇根据科研能力享受特别资助、重点资助、项目资助),特别资助类博士后期满达到培养要求可转聘相关学科教师岗位,也可参与齐鲁青年学者等人才项目的选拔。

    博士生研究生:

    课题组每年最多招收博士生1名(优先考虑具有相关领域研究经验、勤奋上进、服从实验室科研规划和管理的同学),博士招生名额每年12月中旬才能确定,报考前大家先咨询是否有名额。

    硕士生研究生:

    课题组每年招收硕士生1-2名(优先考虑勤奋上进、刻苦钻研、有志于在科研上有所突破的同学),诚挚欢迎大家的加入,为课题组注入新的血液。


    希望大家勤奋上进、谦虚严谨,不断积累经验,提升本领,在科研上争做课题组乃至学院的记录和传奇的缔造者。


    实验室具体要求如下:

    保证有效的科研时间:

    每周保持不低于40小时的有效科研时间,每周坚持精读高水平英文文献一篇,提高做事效率,按时高效地完成科研任务;

    保持安静的学习环境:

    白天禁止闲聊、打游戏、看视频;

    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完成后及时清理实验台、清洗所用烧杯等;

    积极与导师沟通交流:

    每周与导师至少面对面讨论不低于5次,组会汇报(每4周全员汇报一次,每学期末的汇报大组统一安排,不得无故缺席大组汇报)。


    课题组毕业要求:

    硕博连读博士的毕业条件:

    至少一篇IF大于10,累计IF大于30或累计5篇SCI;完成至少相关联的5个完整的研究体系。

    四年制博士毕业条件:

    至少一篇IF大于10,累计IF大于25或累计4篇SCI;完成至少相关联的4个完整的研究体系。

    硕士毕业要求:

    完成3个以上完整且相互关联的研究体系;学硕发表2篇以上SCI论文(至少包含1篇研究论文)/专硕发表1篇以上SCI研究论文。


实验室大事记


    课题组大事记:


    2019.06   入职山东大学,组建功能复合材料研究室


    2019.06   拿到上海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开放课题


    2019.08   入选山东大学未来学者支持计划


    2019.09   张世节加入课题组


    2019.10   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计划


    2019.11   张静确认加入课题组;参加第二届华人光催化材料学术研讨会


    2019.12   何作利老师作为团队成员参与了赵珊老师牵头“山东大学青年交叉科学创新群体”项目获批


    2020.01   第1篇SCI论文:张世节在复合材料顶刊Compos Sci Technol上发表


    2020.02   李璇确认加入课题组


    2020.03   完成国家青年基金申报


    2020.04   实验室完成初步建设


    2020.05   疫情后,学生返校开展科研工作


    2020.06   徐莎莎加入课题组


    2020.07   第2篇SCI论文:张世节在Nanoscale Adv发表


    2020.08   完成“一种聚吡咯压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专利申请


    2020.09   成功获得国家青年基金资助;张静、李璇正式加入课题组,曹文锐加入课题组


    2020.10   第3篇SCI论文:与浦项工大戴明崇博士合作在Small上发表


    2020.11   获得“山东大学十佳书院导师”,并作为代表在表彰大会上汇报;与韩国材料研究所Joon-Hyung Byun教授合作论文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上发表


    2020.12   江苏省青年基金获批;第4篇SCI论文:李璇在J Alloy Compd上在线发表


    2021.01   陈文涵确定加入课题组;与常景彩老师合作论文在J Energy Storage上发表


    2021.02   课题组进行第一次总结大会


    2021.03   完成国家面上基金申报


    2021.04   金秋确定加入课题组


    2021.05   代孟确定加入课题组;参加第六届光催化中青年学者论坛暨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委会学术年会


    2021.06   联合指导硕士生徐莎莎顺利毕业;第5篇SCI论文:张世节在Solar RRL上发表


    2021.07   合作申报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


    2021.09   陈文涵、金秋正式加入课题组,于慧君博士加入课题组,第1项专利正式授权,与刘乘乘、邓伟桥、韩克利老师合作论文在Appl Catal B上发表


    2021.10   获得清洁产氢横向项目资助;屈孔雨昂加入课题组,郑子叶确定加入课题组


    2021.11   冯玉晓确定加入课题组,第6、7篇SCI论文:肖丽荟、李璇分别在ACS Appl Nano Mater、Catalysts上发表,第二项专利正式授权,参加第四届华人光催化会议


    2021.12   与北京精微高博组建联合实验室,第8篇SCI论文:于慧君、徐莎莎在Appl Surf Sci上发表;参加第二届太阳燃料国际会议


    2022.01   岛津液相色谱仪2030 Plus安装到位,第9篇SCI论文:张静在Mater Adv上发表;李璇离开课题组,去韩国KAIST攻读硕士学位


    2022.02   第10篇SCI论文:代孟在JMST上发表


    2022.03   完成国家面上基金申报;第11篇SCI论文:屈孔雨昂、陈文涵在Coatings上发表


    2022.04   第12篇SCI论文:何作利与苏州纳米所周庚衡研究员、韩国材料研究所Joon-Hyung Byun教授在Mater Today Nano上发表


    2022.05   第13篇SCI论文:张静在Solar RRL上发表;第14篇SCI论文:张世节在CEJ Adv上发表;


    2022.06   第一届硕士生张世节论文通过答辩,顺利取得硕士学位;


    2022.07   第15篇SCI论文:金秋在J Alloy Compd上发表;与合肥工业大学张国兵教授合作论文在Dyes Pigments上发表(共同通讯)


    2022.08   实验室修建气瓶室;与赵珊老师合作论文在Chem Eng J上发表


    2022.09   冯玉晓、郑子叶(联培)正式加入课题组;所指导本科生肖丽荟、暴林云获得推免资格;离子色谱仪购置到位;获得面上基金资助


    2022.10   肖丽荟确定加入课题组;2020级本科生白昱新加入课题组;实验室装修完成


    2022.11   环境学院生物与材料党支部开展“安全重于泰山,防患必于未然”实验室安全主题党日活动,在会上何作利研究员科普了实验室消防、用电安全的相关知识及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方案,呼吁应深刻吸取事故教训,筑牢安全科研防线


    2022.12 第16篇SCI论文:于慧君博士在Small上发表2D/2D异质结催化剂综述文章,文章被山东大学学术纵横、山东大学微博、MaterialsViews、今日论文、化学与材料科学多家媒体或公众号报道;第17篇SCI论文:代孟在Sep Purif Technol上发表科研论文


    2023.01   受聘为Rare Metals青年编委,续聘coatings编委


    2023.02   课题组成员全部返校,召开2023年誓师大会,回首2022,展望2023


    2023.03   完成国家基金申报;赵珊老师牵头“山东大学青年交叉科学创新群体”项目中期考核优秀;第18篇SCI论文:白昱新在Coatings上发表


    2023.04   何作利老师赴北京参加《2023 光催化国际百位学者(中国)论坛》,赴长春参加《第七届光催化中青年学者论坛》并做学术报告;受聘为物理化学学报青年编委;第19篇SCI论文:曹文锐在ACS Appl Energy Mater上发表


    2023.05   田爽加入课题组;张静顺利通过硕士论文答辩


    2023.06









     


学生荣誉
    1. 2020年10月

      2019届硕士生张世节获一等学业奖学金,并获得校级优秀学生干部;

    2. 2021年4月

      2019级本科生关胜男、肖丽荟、暴林云、郎淑仪、于英瑜 “一种新型电容去离子海水净化装置”获山东大学第十二届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校级一等奖;

    3. 2021年10月

      2019届硕士生张世节获一等学业奖学金并获得山东大学优秀共青团员,2020届硕士生张静、李璇获一等学业奖学金;

    4. 2022年5月

      2019届硕士生张世节获校级优秀毕业生称号;

    5. 2022年9月

      2019级本科生肖丽荟、暴林云获得保研资格,分别推免至山东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6. 2022年10月

      2019届博士生代孟获一等学业奖学金,2020届硕士生张静获一等学业奖学金,2021届硕士生金秋、陈文涵获一等学业奖学金,2021届硕士生屈孔雨昂获二等学业奖学金。